关于我们

质量为本、客户为根、勇于拼搏、务实创新

< 返回新闻公共列表

服务器行业解读纪要

发布时间:2021-12-29 11:37:48

一、分享环节

服务器其实在2012年以前的话基本上是没有太大的变化。从2012年开始基本上每几年就会有一个演变的过程。最开始的话在2012年左右基本上都是本地为主,然后到了2015、16年的话基本上会有云跟本地两个场景。国内的几个公有云大厂,有些是在2015、16年逐渐开始发力。近两年 AI 服务器比较火,但是它的体量跟传统的通用服务器相比其实还是会少很多,从去年开始又开始往边缘计算转向了。边缘计算这一块的话,浪潮是走在比较前沿的,跟它的通用服务器差不多,基本上是30%多的一个国内市场份额。2021年-2022年,包括未来的一个发展就是边缘计算服务器、AI服务器和云服务器、传统服务器。这四个行业是并存的,未来这四个都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上游:

主要就是一些CPU厂商。CPU市场是英特尔一家独大,目前来看,英特尔的这个份额还是比较大的。但是因为公有云整体的性价比和要求会比较高,然后加上超算领域,这些领域的话 AMD 会有一个较好的份额,因为 AMD 单颗处理器的性能力会较高,性价比其实是高的,虽然指令级会有差别,但是性价比高。

国内也有一些内存厂商,但是主流供应的话,还是以韩国供应商为主。HDD 领域的话希捷是一家独大,东芝、日立这些基本上是分剩下的一小半市场。SSD市场主流供应的SSD 都是浪潮和三星为主。当然也会有一些别的品牌的,包括华为。

raid卡目前全球来看基本上就是 avago一家独大了,连接器、机箱这些主板这些就是服务器供应商自己去做了,国内长城、光宝这些厂商可能会多一些。

中游:基本上服务器生产厂商有一些是做集成的。当然还有一些厂商自己生产机箱、主板、电源背板、硬盘背板。

下游:

目前下游使用端最大的需求量是互联网和公有云。以北美市场为例,服务器做虚拟化的比例大概是70%,部分是公有云,部分是私有云,上云的比例是比较高的,国内的话目前上云的企业可能占1/3,和西欧、北美相比的话整体的效率比较低。未来发展会更倾向于一种易管理的高集群,所以会有一定上云空间。互联网还是有一个比较大的空间。其中,国内公有云厂商、阿里云、腾讯云和华为云,整体体量的话其实也都不算低了。

三大运营商采购服务器的量基本上差不多,差不多都在80个亿左右。运营商这块的话,因为有一些特殊的原因,它很多时候会有一些集成在里面。华为等公司在运营商这个行业会做得多一点。除此之外还有第三方的 IDC,除了一种纯做服务器托管,也会做一些租赁,把服务器买回来建好 IDC 然后布置在里面,也在这个服务器里面做虚拟化,整体打包接通客户去使用,有点类似于公有云的形式,但是它的服务器是这种一对一的,不会一个服务器给多个客户使用,目前也是有一定的市场的。这主要是第三方 IDC在做,剩下的话就是一些政企类的客户,包括政府、央企、国企,也有不错的一个需求量,政府可能需求量会高一些。像传统制造业的话其实各方面采购量不一定很高,偏互联网企业会比较高。

行业增速:

从全球市场来看,2017年-2018 年,服务器增速较快,差不多在百分之十几。2019年有所下滑,2020年增长大概是在 4%左右。全球服务器出货量今年预计是大概在 1290万台左右。预计2022年增速在6%左右。

国内服务器会和海外服务器有些区别,因为国内这几年发展比国外要快很多,国内疫情控制也较好。大概未来几年可能增长的速度基本上会在 10% 左右。服务器规模来看的话,去年是 216 亿美金,人民币1000多亿的一个市场。今年的话预计是 245 亿美金,差不多到了 2025 年的时候,国内服务器体量可能有 390亿美金。

竞争格局:

国内服务器市场格局来看的话,目前已经属于浪潮一家独大了。在 2017-2018 年的时候国内的服务器第一、第二的话基本上浪潮跟华为是持平的,两家的份额都在 22% 到 25%左右。但是因为各方面情况,华为的占比从 20% 多降到了 16% 左右。浪潮最近在互联网,包括一些 ODM 市场进行发力,市占率到达了31% 左右。

今年上半年华为新做了一个子公司,后面的话会有很多的项目都预计往这边转换了。服务器销售、服务器型号、生产权限、包括国内跟海外的销售都还是在的,销售模式可能会有一些改变。之前华为的销售是负责多产品,销售同时负责卖服务器,也要卖交换机,甚至还要卖一些网络设备,现在相当于销售专门去做服务器。目前来看的话,OEM厂商如果想有一个新的供应商进入的话,其实是很难的。像这种大的互联网和公司的话,一般很难去引入一个新的供应商,华为新公司想使得份额恢复,需要一个过程。

国内第三是新华三,新华三基本上是卡在华为被美国禁的这一年,发布了一系列的新产品,将自己的产品跟惠普的产品合二为一。所以各方面品质可能会高一些,风格其实跟华为差不多。其他的话像戴尔、联想份额都在 10% 以下。比如戴尔是以渠道分销为主,通过一些渠道然后去做一些分销,然后卖给一些中小型客户,目前还有 6% 的份额。然后再往下的话是一些比较小的厂商了。

发展趋势:

服务器领域未来按照大类包括边缘服务器、 AI 服务器、公有云服务器、传统服务器。边缘计算目前比较火,其次就是 AI,然后再其次就是公有云服务器,而传统服务器基本上市场比较稳定了。

边缘服务器相当于将传统的计算模式进行一些转变。这其实对传统的服务器是有冲击的。当然目前来看的话,边缘计算其实也是传统服务器的大厂去做的。即使是未来有一定的转型,供应商还是没有变。

AI服务器的话,就今年来看是英伟达一家独大,但是因为它的供货各方面不是很好,国内也有很多的做AI卡的厂商起来了。AI加速卡和传统服务器相比唯一的一个缺点:新的产品需要专门一个配套的软件,包括最新一些模型的转码。会有一些客户转型可能会有一定的投资。如果用英伟达的卡去训练出来的一些模型,换个卡要进行模型转换,可能这部分需要花费不少的一个工作量。但是如果转换,现在很多的硬件制造厂商会帮着这些最终客户进行一些软件的修改。在各方面帮助这些公司进行一些这些模式调整。其实大家都在抢AI加速卡,还有一些小公司或者是中小型公司在最近这一两年也会推出各种各样的一些 AI卡。

芯片缺货影响:

芯片的话,目前来看其实芯片各个类型都比较紧张。比如说网卡行业供货周期已经就是越拖越久了,基本上都在一年以上的供货周期,会很影响项目。但是整体来看的话,这方面更紧张的是服务器供应商,服务器供应商中间如果少一个部件供应不上的话,服务器都出不了。所以基本上都会提前差不多半年以上去做规划,发现哪个物料短缺的话,就会进行一些替换,可能工艺不一样,各方面是会有些差异,但是对于这种功能性不是很强的芯片,其实是可以国产去替换的,对功能性要求很强的芯片供应比较困难。全球很多企业是有竞争对手的,他们的供应是相对来说还算 OK。如果没有的话,也会有别的一些网卡出现,到时候可能研发的这个工作量会比较大,可能需要找一些新的品牌,新的供应商。

然后包括 SSD 如果缺货的话,也都会有一些替换。整体来看的话,虽然是芯片缺货,但是如果提前了比较长的时间去规划,问题不大。国内这几个龙头公司都是提前至少半年去规划未来的服务器的机型、服务器的配置、服务器的数量。这种情况下,供应商相对来说有比较充足的时间,不会存在芯片供应不上,业务中断的情况。阿里云、腾讯云业务也跑得很正常,也没有存在什么风险。各个部门提前全部规划好。这个问题其实相对来说是可以解决的。对于中小型公司,由于没有办法去提前半年、一年去规划,他会进行配置,进行一些改变。就像之前定的配置里面涉及到的 CPU 比较冷门,这个 CPU 要一年、半年工期,可能换一个型号的 CPU ,可能就有现货,整机半个月就可以出货了。配置调整之后,集群的架构再改一改其实也是可以实现最终客户的需求。其实对于客户来说只,如果能满足需求的话,方案是可以小改的。

二、问答环节

Q:相比传统服务器,边缘计算服务器的变化在哪里?这些功能的变化带来的新设计给服务器厂商带来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边缘计算处理器可以类比AI摄像头,它将服务器直接放在前端,像是工控机、法务一体机等等,处理完之后有需要的数据才传到中央,这样可以极大地简化配置,不需要很高的计算性能,就是一台很普通的设备去和别的东西进行集成做成一体机。整体来说节省了成本,减少了传输损耗。还有部分边缘计算服务器也可以在本地进行数据存储,在这种情况下就相当于已经是一个迷你型的IDC了,对整体的计算会带来一个好的影响。从设计的角度来看,最主要是形状会发生变化。传统服务器的规格都是固定的,每次换代也局限于增加主板和线路等,比较简单。但是边缘计算服务器根据应用场景(例如高压、低温、极端天气等),机箱的尺寸、主板以及各方面抗压性能都会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改良,它不会有统一的标准。

Q:芯片缺货什么时候能缓解?目前国产替代带来的性能变化对于公有云大厂是可接受的吗?

目前来看的话大厂其实没有接受,或者说范围很局限,只有一些很不重要的芯片,例如管理类、协调类的芯片,它们功能比较单调,信息广度很少,制作工艺相对简单,所以整体厂商去替换其实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主要芯片的替换基本上是很难的,例如CPU,对于大的互联网客户而言,他们旧有的程序无法在替换过的新CPU上运行,会造成比较大的问题。内存芯片供货紧张,但是成本基本上已经达到白热化了,毛利不高,国外厂商价格也不高,国内厂商实际上不会有很大的价格优势,因此想要全面推广有一定难度。SSD相对来说好一些,例如华为的SSD,但是国内定价和国外厂商的差价并没有拉开,对于国内top级别的互联网客户而言,它们本来的拿货价就很低,因此国内品牌没有很大的优势;而且SSD也没有到完全断货的程度,所以替换也比较难。网络芯片产业有博通、Intel等,供货周期已经受影响了,Intel在大的互联网客户中份额不高,主要还是针对智能网卡,以及中小型顾客发力。从长远来看,国内的芯片去推销、替代主要芯片可能还需要时间。

Q:目前主要缺货的就是RAID卡、网卡、内存,如果都很难做国产替代,那么这几家服务器厂商不会有很大的供货压力吗?

服务器厂商例如华为、新华三都有自研的RAID卡,一些客户可以接受RAID卡和服务器同厂商;此外,一些老款的型号会有比较大的积货,目前已经升级到12GB很多年了,没有再往上提升,新款和老款之间的性能差别很小,这种情况下老款卡也是可以用的,所以“有什么卡就供什么卡”,从业务方面基本是无感知的。内存卡的话是多家供应的,三星、美光、海力士基本上是平分市场的,市场整体处于强竞争关系,各厂商不会让自己到供应不上,导致生意流失、份额被抢的地步。像几个比较大的服务器厂商都是提前规划好全年的订货数量。

Q:服务器厂商拉料滚动的时间是一个月?

各个供应商会根据服务器厂商的规划提前安排自己的采购模式。客户向服务器厂商买货要提前半个月到一个月下单;服务器厂商基本上要提前一个多月开始备货,这样才能满足需求,它们会在零部件供应商处提前采购,但是一般会和供应商沟通未来半年到一年的规划,不会有实时的爆发性的需求。“一个月”是指服务器厂商从下单至到货的时间,因为提早下单放在仓库里也会造成资金占用,但是产能需求会提前更早沟通。现在头部的服务器厂商也在向头部互联网客户询问一年的规划了,因为这样它们更好去规划产品的进度。

Q:从需求端来看,像阿里、腾讯它们下一个财年的资本开支,服务器领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趋势呢?今年相比去年的走势如何?明年怎么看?

服务器还是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增长速度,而且今年AMD和Intel换代了新产品,明年发布的新一代产品在性价比方面会提升很多,所以明年上的量也不会少。目前我们还是看互联网客户的增长在10%左右。另一种情况是新一代服务器的性能相比于老一代服务器提升的比较多,服务器采购的数量可能减少,但是总金额不一定会减少。

Q:一般直接采购边缘计算服务器的是三大运营商吗?

运营商直接采购边缘服务计算器的比较少,主要还是专门做这种领域的客户比较多。三大运营商之所以会采购大规模的处理器,主要原因是三大运营商也在做自己的云服务,例如托管云、专属云等,并不是因为它们给中国布局通信网络会需要这么多服务器。

Q:三大运营商这两年传统服务器采购了多少量?明年怎么看?份额情况?

今年三家都在80亿左右,明年随着5G网络的部署、网络提升和数据量提升,在运营商行业服务器是肯定会增长的。目前数据量处于爆发式增长,带来的效益就是后端服务器也会呈现这样的增长态势。

Q:现在阿里、腾讯对于纯代工的服务器态度如何?它们会把一些品牌厂商的份额交给像富士康等厂商吗?

从头部客户来看,纯代工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以前,浪潮是卖品牌服务器给这些大客户;现在浪潮也会做客户定制好的服务器,所以市场份额仍然能占到35%左右。唯一的区别在于销售模式:因为ODM里涉及到的CPU、内存、硬盘等部件的成本都是互联网客户直接跟零件供应商去谈好的,服务器厂商的利润来源主要是机箱、主板、代工等业务,整体的控价能力会弱一些。

Q:之前和互联网服务器厂商那边了解到,2020年疫情需求有一些爆发,阿里提前采购了很多服务器,现在还有很多冗余算力没有消耗完,怎么看明年的需求?

基本上这几家厂商的算力都没有消耗完,因为公有云厂商基本不会消耗完,都会留一定量的冗余。从历史数据来看,最近几年公有云行业内服务器采购量从来没有下滑过,始终在增长,可能前几年增势稍缓。各家去采购的时候都会做冗余,但体量不大,大概留有20%-30%,防止爆发性的事件发生。看未来的趋势,首先有老旧设备要淘汰,设备使用期限一到就要淘汰,这一批设备就必须用新的服务器去替代,这方面已经构成了一个较大的体量。其次,今年的转型导致在业务需求方面都是尽可能压缩,因为明年会大批量去上新一代的产品。新产品在算力方面有大幅度提升,但最主要是网络改了:目前头部互联网已经改成了100G,如果存了太多的老设备,对未来会有影响。如果未来对现在的网络进行一个大的设计改造,对很多业务进行一些切换的话,体量也是不会低的。

要根据全国的服务器销售量来判断需求,不能根据一家来看。2020年浪潮的爆发主要是由于华为供不上货,它把很多份额给吃了,所以不能只根据一家来看。例如阿里和腾讯也不能只看其中一家,因为它们的时间规划点可能有出入,所以预测也会有相应落差。从全国来看服务器增长每年都保持在大概在10%左右,20年基本持平;全球的话是6%左右,除了2019年下滑了。

Q:比如采购的服务器是两年前的,也不至于因为新的芯片来了就要替换吧?

这个不会的,服务器没有到年限是不会把它替换掉的。只是大家都知道马上要有新一代产品了,会有很多的需求是延后的,这是很正常的。公有云内部有一个最高的KPI考核指标,就是成本管控会很严,所以在新一代产品可以节省不少成本的情况下大家都会选择这个。

Q:华为的服务器相当于单独剥离出去了,您觉得以后这个主体在市场上的竞争策略是怎样的方式?往后看,您觉得这个主体它的发展趋势是怎么样的?在市场上的份额会怎样变化?

这个公司刚成立肯定会经历下滑,一般程序的各种流程还没跑通,各种产品可能也没普及,包括客户可能也不认可,前期会有一些波动。等这方面问题全部解决完之后,应该就会开始平稳增长。参考新华三起步时期的经验,我估计可能要一年左右销售渠道才能完全沉淀。

Q:今年整体的服务器成本抬升幅度大概是怎么样的?服务器的涨价幅度又是怎样的跟随关系?

服务器涨价基本就是跟着芯片颗粒走。之前价格波动比较大的主要就是SSD和内存,它们其实都是存储颗粒的价格进入服务器在减少。这个基本上都是在波动的,对于中小型客户有影响,对于大客户而言,大客户跟供应商好像都是一个协议价,所以不会涨价,加上这些大客户每年都会杀价,基本上价格一年比一年低。从成本整体来看,今年的利润率水平不会因为原材料涨价受太大影响。对于做ODM的厂商,原材料的价格是云厂商和部件厂商直接产的价格,而不是服务器厂商去谈的,所以它不怎么受影响。

Q:在国内信创市场,各家服务器品牌对国产CPU和操作系统的适配情况如何?

这部分市场还是以政府主导为主,例如华为的鲲鹏芯片,它会在中国内地省份达成合作,专门根据它的CPU去做服务器等等,形成新的品牌,这些也会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如果使用没问题,会向国企、央企再进行普及。另外,海外软件厂商、大数据厂商、数据库厂商等,以及做SAP、OA、ERP的厂商很多不会和国内的产品做适配,目前来看都是一些国内的软件厂商做了适配。这种适配的过程比较久,相当于硬件产品和软件产品要同时推广,这样客户才能真正地使用上。

Q:目前哪些国产CPU跑在前面?

目前华为鲲鹏是跑在前面的,因为它已经在国内建了好多厂了,由当地政府牵头建厂,专门针对这个芯片去开发服务器出售的情况也很多见。其他的几个国产芯片目前还没有到这种规模型的上量的态势。另外,鲲鹏芯片的处理器性能一家领先,加上有华为整个平台在后面支撑,所以会走得比较靠前。


/template/Home/Zkeys2/PC/Static